防汛木樁選材需重點關注材質、規格與防腐處理。材質上,杉木因天然防腐性、抗腐能力強,成為選擇,松木次之,其承重性能突出,但需確保經過防腐處理。規格方面,長度需穿透危險土層并預留安全錨固段,依據《防洪標準》,木樁需穿透滑動面至少1.5米,若危險土層厚3米,則木樁長度應≥4.5米,常見防汛木樁長度為4-10米;直徑需與土質匹配,軟土區(如淤泥)需選直徑≥22厘米的粗樁以避免側向彎曲,硬土區(如黏土)可用18-20厘米細樁以降低打入難度。防腐處理是延長木樁壽命的關鍵,采用熱壓浸漬法將防腐劑注入木樁內部,可使木樁在正常河道環境中壽命達15-25年,未經處理的木樁則易腐朽,壽命大幅縮短。
施工技巧需遵循“三同步”原則。測量同步:用全站儀定位,樁間距誤差控制在≤5厘米,確保樁位準確;打樁同步:根據土質選擇打樁方式,黏性土或砂質土中,圓木樁因抗沖刷能力強、穩定性好,優于方木樁,打樁時需保持垂直度,避免傾斜影響支撐效果;驗收同步:用回彈儀檢測樁身完整性,空心率>15%的木樁需更換,確保樁體強度滿足要求。此外,樁頂加鐵箍可防止錘擊開裂,提升施工效率與木樁耐用性。